Bogdan Czerniak教授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学与实验室医学系病理学教授、博士;Nathan W. Lassiter泌尿学讲席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擅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诊断。2015年主编出版的《骨肿瘤学》一书,被认为是骨病理学中最重要的教科书,受到国际认可。 2004年度获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玛格丽特和詹姆斯·艾尔金斯小学癌症预防学院成就奖,2010年度获南方医学协会的Dr. Robert D. & Alma W. Moreton原创研究奖, 2012年获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家学会的“Nathan Kaufman” 奖。
朱雄增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病理学杂志顾问。从事病理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擅长肿瘤病理,尤其是恶性淋巴瘤、骨和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先后主编《临床肿瘤学概论》、《恶性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和《软组织肿瘤病理学》,参编肿瘤学和病理学专着32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谈东风教授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学、内科肿瘤学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病理临床诊断,科研与教学工作,擅长肿瘤病理诊断、肿瘤分子诊断及肿瘤个性化医疗。先后在 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和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工作。2006年至今就职于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2006年度获美国杰出专业人士个人奖,2010年入选美国名人录。发表SCI文章100多篇。先后担任7本医学杂志的编委,6个美国基金会评委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外籍评委。
范钦和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太地区软组织肿瘤会诊中心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常委,中国病理主任联会副主席,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病理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病理学杂志"等七家杂志的编委。 先后四次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做高级访问学者和合作研究,共四年半时间,师从国际病理学会主席Allen教授,专攻软组织肿瘤病理2年。 主要从事临床病理的诊断和研究,在肿瘤病理尤其是软组织肿瘤有深入研究。2003年主编出版了中华系列病理丛书“软组织病理学”一本。共主编专著3本,参编专著4本,发表论文65篇,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专题报告30余次,并受邀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作过报告。多次报道了新近认识的软组织肿瘤及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参与会诊澳太地区软组织肿瘤病例,会诊大量的国内疑难病例。 先后承担科研题10项,4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0 余名。
王国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病理学)学科带头人、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所长兼病理科主任、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和《Cytotherapy》通讯编委。198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工作。1996年获病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4年先后在日本、香港和加拿大的高等院校学习和工作,2004年7月回国,同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病理学系主任;2007年6月起任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所长兼病理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在心脏、血管及软组织疾病病理学和临床病理诊断方面具有深入的认识和见解,建立了高水平的分子病理检测和诊断平台,较好地解决了疑难病例的分子诊断并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分子靶点;主编了《临床病理诊断指南》(第二版),主持了大型临床病理参考书《外科病理学》的再版工作,主译了国际病理学名著《KOSS诊断细胞学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先后以副主编和编委的身份参加了国家统编教材《病理学》和国际英文教材的编写;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韩安家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软组织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主要从事结直肠癌和软组织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临床病理会诊中心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协作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组(筹)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2004-2007年在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作访问学者。2012年在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进行临床观摩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近5年来在J PATHOL,ONCOTARGET,JNCI,EUR J CANCER,INT J CANCER,CARCINOGENESIS,MOL CARCINOGEN,PLOS ONE等发表论著60余篇。主编《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诊断图谱》、 《病理学教学彩色图谱》;参编《病理学》教材和专著多部。担任INT J CANCER, J MED VIROL, J Tumor,《中华病理学》,《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等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
杨道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中心主任医师,淋巴血液与皮肤病理科主任,医师培训基地教学主任,病理中心疑难病例会诊组组长。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松江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曾任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上海长征医院病理诊断组组长。主要负责淋巴造血、皮肤以及骨与软组织病理诊断。参编《淋巴瘤PET/CT影像学》,发表论著35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梅开勇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与软组织疾病学组委员,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病理学管理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病理诊断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细胞学、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头颈部肿瘤、乳腺、消化道、妇科肿瘤、泌尿道、软组织和神经系统肿瘤的疑难病理诊断。2010 – 2011年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 Immun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做访问学者,师从Dengfeng Cao(曹登峰)教授。2012 – 2013年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进修外科病理,师从国际著名病理学家John K. C. Chan(陈国璋)教授。主持承担并参与多项广东省自然、科技厅、中医局药及市卫生局基金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文章4篇,参编专著三部,主译专著一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等多本杂志特约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国家级暨广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
共0条评论